科技与艺术交织的时代,每一次文化的碰撞都能激发出无限的灵感与创意。本期主题围绕太古科幻学院历史科幻的定位,关注古典美术中青山绿水的前世今生。这场讲座中,太古科幻学院的任诗晴老师带领同学们从中国古典山水画中的瑰宝——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到现代舞剧电影《只此青绿》再到81届雨果奖得主海漄的科幻小说《时空画师》,感受传统技艺青绿山水在不同艺术类型更迭和现代媒介的演绎中不断迸发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日落:山水画青绿山水的诞生
讲座伊始,任诗晴老师首先带我们穿越到而神秘的古代。青绿山水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去描绘山川的雄浑壮丽与自然的勃勃生机。这种绘画技法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蕴含了古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与审美追求。
任老师提到,青绿山水的起源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但真正达到艺术巅峰则是在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青绿山水不再只是对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融入了画家个人的情感与哲思,成为了一种寄托理想、抒发情怀的艺术形式。
北宋末期,宋金对峙,汉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朝野内外的爱国之士凝结成一股强劲力量。但是,面对朝廷在军事政治上的软弱,文人只能将富国强兵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于文艺创作中。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在这一背景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无疑是青绿山水史上的璀璨明珠。这幅作品以其宏大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展现了北宋时期江山社稷的繁荣昌盛,同时也寄托了画家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通过“人与自然”的绘画的方式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此方为“游”。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的资料留存很少,记载其18岁成为北宋画院学生,曾得宋徽宗赵佶亲传,半年创作出《千里江山图》。一说王希孟是宋徽宗笔名,或是宋代赵姓宗室成员。因为,第一,《千里江山图》没有落款;第二,北宋末年民不聊生,一位画师能在半年内收集到各种名贵的矿物颜料和绢本,这几乎只有皇室贵族能做得到。81届雨果得主海漄的《时空画师》就是在此千古疑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月升:仇英《清明上河图》的探索
明朝“四大家”仇英在继承唐宋美术创作传统基础上广泛吸取民间绘画和文人画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画方面尤有建树。其在画面上大多结合了百姓的诗酒生活与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色,文雅秀丽,极富生活气息。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参照了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描绘了明代苏州城的社会生活图景,既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风俗巨作,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图证。仇英与时俱进,依照当时的经济形势和自身感觉对图画实行适当增删,在全新演绎绘画内容的同时,也将明代民间的生活、经济、民众娱乐绘制出来。
(仇英《清明上河图》细节)
绘制山水时,仇英使用了其最擅长的青山绿水画工,山石以浓淡不一的墨水点化而成,令山石主色既相互区别,又显得和谐;最后再以浓墨点缀苔藓,极为标致地呈现出苏州草木景观特色。
仇英创作《清明上河图》不仅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还加入了当时最新的科技颜料。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明朝矿物颜色的种类日益增加,除单纯的红白黄蓝外,还出现了红白相间的闪色、鸡冠紫等价格较贵的颜料,以“文人画世俗化,世俗化文人画”的风格呈现出苏州城的繁荣景象。
任老师以古画高清图片为基础,辅以详尽的解说,令同学们仿佛置身明代繁华的苏州城,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壮丽与宁静。
星繁:舞剧电影《只此青绿》
随着讲座的深入,任诗晴老师将视线从古代转向了现代,聚焦于电影《只此青绿》这一跨界创新的杰作。电影《只此青绿》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同时也是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巧妙结合的大胆尝试。
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潜心钻研,跨越九百余年时空走入北宋少年画家希孟的内心,目睹了希孟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希孟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这幅传世名画。
该片以青绿山水为灵感来源,通过现代电影技术,如3D特效、虚拟现实等,将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与元素转化为银幕上的视觉奇观。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既保留了青绿山水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任老师指出,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方面,“青绿山水”承载着清新、典雅的宋代生活美学旨趣,把中国人寄情山水的感受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生动地展现出来。魏晋以后,中国美学发生了两个“转向”,一是神似大于形似,另一个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只此青绿》正是巧妙地呼应了这样的美学旨趣,不仅对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唐代“幺舞”或宋代“队舞”进行再现模拟,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写意抒情的古典美学传统,而非仅仅止步于去讲一个故事。
另一方面,电影不仅对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更通过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等等的描绘,集中展现了多项中华非遗技艺,体现了无数劳动者的匠心创造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接续守护。
弦月:海漄81届雨果奖
(获奖科幻小说《时空画师》)
讲座来到高潮,任诗晴老师带同学们进入了一个全新领域——科幻小说《时空画师》。这部由科幻作家海漄所著的作品,巧妙地将青绿山水与科幻元素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连接现实与想象的奇幻世界。
《时空画师》的故事采取了现代和北宋时期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故事从故宫一位守夜人老李深夜看到骷髅鬼影开始,警官周宁接到报警后负责调查鬼影事件,自己反倒被鬼影上身,出了交通意外。在昏迷的日子里,故宫文物修复师陈雯为周宁录制故宫地库VCR,拜托医生在周宁颅内播放。因为VCR中一幅故宫的《千里江山图》,周宁的意识与“鬼影”相见,一起回到了北宋政和年间,看到了少年天才王希孟的作画过程,也见识了王希孟的“离魂”之术。此“鬼影”即是王希孟的魂魄,它在离魂之时,不仅能挣脱空间的束缚,连时间的界限都能一并打破,少年因此才可身居宫内而画出从未见过的大好河山。一次离魂时,他无意窥见了十余年后北宋覆灭的惨象,他将惨象画出并直言进谏,最终被皇帝斩首。被斩首时,希孟十八岁,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海漄对王希孟、太师和皇帝的人物塑造相对丰满,读者能看出王希孟从一个傀儡成长为冒死为民请命的士大夫的人物弧光。太古科幻学院曾邀请过海漄老师开展“围炉夜话”活动,海漄老师提到“鬼影”和王希孟故事创作的缘起,正是来自于《千里江山图》背后的疑云。
通过海漄老师的作品,读者不仅能看到历史上那些经典的青绿山水作品在科幻背景下的全新演绎,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任老师强调,这部小说不仅是对青绿山水的一次致敬,更是对科幻文学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日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讲座的最后,任诗晴老师对青绿山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任老师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青绿山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手段,青绿山水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另一方面,通过与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青绿山水也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任诗晴老师讲座的圆满结束,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一场知识与艺术的盛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产生深刻思考。青绿山水的前世今生,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共同书写青绿山水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撰稿 | 任诗晴
审核 | 冯雪敏
终审 | 郭可心 扈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