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活动
最新信息
学院活动
【2024“龙腾东方”历史科幻大会】历史科幻论坛丨科幻创作与教育 时间:2024年11月25日  来源:   作者:太古科幻学院  编辑:太古科幻学院  点击:


为庆祝太古科幻学院正式成立三周年,6月12日至13日,太古科幻学院举办“龙腾东方”历史科幻大会。6月13日,历史科幻高峰论坛顺利举办,此为“科幻创作与教育”论坛整理文字。


时间:6月13日14:00

地点: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

嘉宾:超侠、焦策、付心明、郭可心

主持:扈逸文



扈逸文:大家好!我是太古科幻学院教师扈逸文,今天我们的题目是“科幻创作与教育”。这个题目在高校展开非常应景。最近高考刚结束,今年有很多高考作文题目涉及到了科幻或是一些与先进科技发展相关的话题。我想先从高考作文题目这个讨论度非常高的话题出发,请各位老师做一些随性的分享。我们的第一个话题是,请问几位老师如何看待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科幻热?首先请超侠老师分享一下他的看法。


超侠: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很多都与人工智能、AI、月球探测有关。由此看出,科幻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高考作文题目以前一直是围绕身边的事物来出的,但是也有科幻类的题目,就像九八年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以科幻作品作为话题。现在科技快速发展,高考作文也诞生出与科幻相关的题目。前几年也有很多题目跟科幻有关,比如说“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等等,是因为出题人意识到了我们生活的改变是离不开科技的,科幻教育非常重要,在科幻思维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出一种过去可能没有的一件事,或者一个作品、一个故事。在这种出题方式下,我们除了要掌握文学写作技法,还要关注当下的前沿科技,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用我们的想象力触摸未来,这也是对现在年轻人的启示。



扈逸文:超侠老师作为科幻作家,创作过很多少儿冒险类科幻作品。超侠老师的说法令我启发很大,我们或许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科技发展的崭新阶段。我经常跟同学们说,咱们或许已经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但就我们的生活来说,或许就是更新迭代了一些电子设备而已。下面,我想请问一下付心明老师,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付老师如何看待高考作文里出现了许多科幻元素?


付心明:我同意刚才超侠老师说的中学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变,第一是关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第二是就是关于科教创新。近年来我也关注中考和高考命题趋势变化,我发现它会关注到社会前沿科技和热门领域,比如AI、月球探索等等。所以说科幻源于现实,现实包含科幻,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一方面,我观察过好多命题组专家和教育界大佬的分析,他们好像有意无意地把科幻元素剔除出中学作文,换成非常现实的东西。所以说,我们科幻要真正能让专家们认识到,科幻可以让人们居安思危,对未来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这才是科幻与教育结合的意义。高考命题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写议论文,议论文强调现实属性,要求逻辑严谨,跟幻想创作相距甚远。我在中学做科幻教育和科幻推广,初中要求写记叙文,专家出题时,很大程度上会出幻想类题目。作为中考篇目,在八年级下学期专门有一篇小说是写幻想故事,我在教学时,我也给同学们提及这个。我曾给同学们设下一个命题:海水里有核污水,那100年之后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借此写一篇科幻小说,大家写的非常好。有一位同学以钓鱼竿为例,经过核污水排放之后,钓鱼竿除了鱼钓不上来,其他什么东西都能钓得到。这是非常恐怖的、黑暗的一个现实状态。所以说科幻教育在中学阶段任重而道远。如果想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科幻小说的好处,还是要自上而下地,从出题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同学、家长还有老师平时的关注。


扈逸文:感谢付老师!我记得我们初中作文都是写记叙文,记叙文更要求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对事件进行编织与统合,与虚构相去甚远。这或许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那么,有请下一位嘉宾焦策老师。焦策老师既是一位科幻作家,也是一位记者,平时接触过不少高校科幻创作者。请问焦策老师对咱们的第一个问题怎么看?


焦策:科幻与教育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在教育界掀起了科幻热?就像刚才扈老师说的,我们小学还会有一些少儿科幻作为课外读物,但中学就比较偏向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不建议去写小说或者是诗歌,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虚构创作的。为什么呢?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我想先谈谈我是因为什么契机走上科幻道路的。大概是从高中读《科幻世界》开始,我成为了一名科幻迷,逐渐喜欢上了科幻。除此之外,在中学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幻想题材或者科幻题材的读物,也带给我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考试开始有大量的科幻题目存在?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出卷的人他喜欢科幻,或者说,他们想看到科幻,想看到这些孩子们去以科幻的方式来思考,来面对高考。为什么出卷人会这么想呢?我觉得这是符合我们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的。科技兴国和科幻,第一个就是科技,第二个就是幻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河北石家庄,经常去给小朋友们讲什么是科幻,包括讲一些关于科幻的书。小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有一次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个圈,画了一个竖杠,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东西是什么?在座各位也可以举手回答。——哦,大家说了,有碗、筷子、圆圈、球、还有星球。现在我来揭晓一下,给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小朋友说:“这个圆是我爸喝多了以后在KTV里边唱歌时候的嘴!”非常像啊!“这个竖杠是我爸爸给我买的那个火箭模型。”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不让中学生或者小学生在应试教育里去写科幻小说,因为我们控制不住,也没有标准,想象和想象之间的偏差很大,但我们的教育模式要求大家都通过同一种方式来进行的一个所谓的公平竞争,所以我们中学是不鼓励大家去这样想象的。到了大学,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任何事情,我们要让想象不再被应试教育所束缚。所以高考我们一直在讲减负、素质教育。高考本身就是个指挥棒,第一它符合科技兴国战略,第二就是要通过高考来指挥大家,要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国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经过几代人披荆斩棘、非常艰苦卓绝的斗争,那未来的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呢?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未来十年以后,你们将会在哪里,干什么事情?我昨天在酒店里,看到集团董事长和张波的书信往来,我看到张波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有对于学校的一些想法,都具有非常强的连贯性,那在座各位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对未来期待的连贯性?好,第一个问题我就说这么多。


扈逸文:下面有请郭可心老师来分享一下他的看法。郭老师是咱们云端剧本杀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位科幻作家。请郭老师谈谈自己的观点吧。


郭可心:前面几位老师说得很详细了,我就从一个比较小的角度来说吧。因为我是在座嘉宾里最小的一位,也是离高考最近的,当时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真好啊,这跟科幻沾边儿的,有一种自己家孩子出息了的感觉,都上了高考题目了。第二反应就是想到今年会不会有很多同学不写议论文,反而去写小说了。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开始写小说,写完后给我们语文老师看了,问老师觉得我的作文写的怎么样,老师可能也不想打击我,跟我说还行,但是以后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写。所以我就在想,今年会不会有学生脑子一热按照这个题目写了小说?如果是我当年的话,我会考虑一下。后来看到某科幻就今年这个高考作文题目办了一个征文,按这个题目创作一个科幻微小说,我也准备去参与一下。但是也没有想好具体该怎么写,总之能看到科幻元素登上高考作文题目的舞台,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扈逸文:那么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请嘉宾们回忆一下,自己当年是因为什么走上了科幻创作之路的呢?以及大家印象中,自己所受到的科幻教育的启蒙是什么呢?先请付老师聊聊吧。付心明说来比较惭愧,我入圈的时间比较晚,是我快毕业的时候看到一本科幻选集,里面有王晋康老师的《百年守望》。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科幻小说竟能有如此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的悲悯在里面。那时我印象中的科幻小说就是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所以突然读到这篇小说,给我的触动很大。还有一篇是比较传奇但又有点黑暗的故事,正好跟王晋康老师的那篇格调刚好相反。那时我就觉得,原来科幻是这么海纳百川,所以就跳进了圈子里。当时是被王晋康爷爷的小说吸引,也买了一些杂志,但感觉没有再出现这一类的小说。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当时也长大了,自己就动手开始创作。可能因为工作原因,所以现在入圈儿快十年了就写了五六篇小说。说来惭愧,对于我来说,创作主要还是在大学,就是对前辈老师们的一个拙劣的模仿,一个致敬。



超侠: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科幻了,在电影院最早看的就是超人、变形金刚的动画片,科幻和武侠小说,还有圣斗士星矢——它本身就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用科学逻辑解释的幻想。虽然很多作品可能幻想大于科学,但今天回想起来,觉得那个东西确实很科幻。还有小时候看的《射雕英雄传》的小说,里面详细讲述了郭靖练内功的过程,我觉得这也属于科学幻想的一部分,因为你会觉得,这个是真的可以去实现的。虽然这个作品叫武侠,但今天我们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历史科幻,这样的作品他也是很历史,很科幻的。科幻本身对小孩的吸引力就很大,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很多有望在未来实现的新奇的东西。就像我们看过一个九十年代的电影,那时候觉得能视频通话就是很了不起,到了二十年以后,视频通话已经成为一个很司空见惯的事情;小时候看电视,电视有13个台都觉得很多,但后来有50个台,100个台,我们反而去看抖音,这相当于有了无数个台,人们一直想看后面有什么内容更精彩。科技会让你看到想象中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世界它本身就是在一个很科幻的世界里,它是由科学+幻想构成的,想象力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在了解科幻以后,就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既存在你能看见的、感知到的世界,也存在一个你看不见但是能用想象和创造的世界。所以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科幻小说和武侠小说,你会想,你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科学角度研究,要如何才能达到目标,然后在策划和想象的过程中,就像贝索斯、马斯克他们这样的成功者,慢慢把科幻变成了现实。对我们而言,如何把梦想真的变成现实呢?这个问题对同学们的意义很大。在未来无论处在什么职位,我们都可以通过科幻的方法去想象,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实现。


焦策:超侠老师刚才提到了几个点,特别能触动我的是那个可视电话。我第一次接触可视电话大概是在小学去当地的科技馆,里边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可以通讯的大喇叭,还有可视电话。在离开科技馆之后,我们一群小朋友们就在想,如果以后我们每个人家里都装上这样一部电话机,那会是什么样的呢?这种想象,我敢说那时候没一个人知道就是科幻,到中学学习了理科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幻。直到高二年级时,我同桌订了《科幻世界》杂志后,我才知道这种想象叫做“科幻”。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真正定义科幻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你们在知道科幻这个定义之前,有没有做过和科幻相关的事情?这就涉及到我的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科幻?——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可能都看过一个电影叫《降临》,一个语言学家,去跟外星人尝试进行接触,在交流过程中就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她每天试着用外星人的语言去思考,我今天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然后她开始产生幻觉,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这个听上去是不是很扯?你们都学过英语,如果你们试着用英语的表达逻辑去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那你的生活方式会有什么变化?比如汉服爱好者,当你日常穿汉服出门之后,你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幻和教育相关的一个实验。再补充一下,我平时特别喜欢看地图,尤其是卫星俯视地图。有一天,我萌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我所在的14楼办公区,推开窗放眼望去,全是高楼大厦。我就想,我的视力范围内看到的是哪些楼?于是我就在地图上对应找,慢慢地,楼宇之上仿佛浮现出一个巨大的地图来。这是一种空间感,大家也可以去实践一下。小学生会有非常强的幻想力,是因为他们有具备时间感的生活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力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小孩子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改变。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平行空间、平行世界或者量子力学,那么,在大家的定义中,未来是什么?当我们望向窗外的时候,假设对面有一栋跟我们一模一样的教学楼,但不一样的是,对面坐着的同学们是5分钟以后的你们,对面的焦策老师讲的话,是他5分钟后说的话。两者之间互不影响。对面的焦老师渴了,现在,你拿着水穿过甬道去给5分钟后的焦老师送水,而你变成了5分钟后的你,5分钟之前的焦老师还在这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就具备这种时间感,如同一面透明玻璃墙;对于成年人来说,玻璃墙已经变成了实体墙。科幻就具备这样的穿墙术,它能够让你看到5分钟后、5年以后、10年以后的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如果你想要成为未来的自己,就必须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意志,然后去观测幻想中的未来,这样才能将它变成现实。科幻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对于我们这些科幻创作者来说,它能帮我们赚钱;对于你们来说,你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一个科幻的世界里,只不过你周围围着一面墙,而不是一块玻璃。你被你的家长、导师或者是亲朋好友所固化在这个墙的空间里面,无法走出去,你将随着我们一大群人整体的相对方向向未来移动。但是,这样的未来是一个整体的未来,是大家共同观测的未来,而不是你的未来。



郭可心:我的科幻启蒙相对还算早,大概是2010年左右,我玩了一个游戏《虐杀原形》。我玩过之后大受震撼,它算是一款科幻游戏,故事是实验室里的病毒药被亚历克斯偷了,组织追杀他,在火车站把他枪毙,没想到击碎了病毒样本,爆发丧尸危机。亚历克斯被病毒感染,他没死,反而变成了一个像超人一样的变异体。我小时候首先是被这个吸引,后来了解了故事,最终真相是亚历克斯早就死了,操纵主角的是一个纯粹由病毒构成的病毒生物,他只是跟亚历克斯拥有一样的外形和一样的记忆而已。这个游戏一直影响我,我写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讲我初中爆发了丧尸危机。我相信有很多人创作,都会先从自己身边的人物、环境下手吧?导致我现在也很喜欢写末世文之类的。还有第二个启蒙是,我相信应该也是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有的,就是CCTV的科教频道,讲人类起源的,讲科学原理的。就是这些构成了我的科幻世界观。



整理丨太古科幻学院

审核 | 李嘉月

终审 | 申宏伟

太古科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