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14:00,太古科幻学院的刘玉胜老师在上河书院209开展了一场以介绍“冷门科幻电影大师——帕维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克鲁申采夫”为主要人物的精彩讲座,刘玉胜老师从克鲁申采夫是谁、作品风格以及主要成就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让大家全面了解这一人物,进一步深化讲座意义。

讲座伊始,刘老师用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奥地利犹太裔美国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和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故事引出克鲁申采夫这一人物。刘老师指出,申采夫是在20世纪俄国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衍生出的一位神秘而低调的电影导演,在同行的眼中,他是一位天才影人、作家、上百种特摄电影制作的发明者、以及各种科幻特效的创造者。但在其他人看来,他是一位冷门科幻电影大师。
接着,刘老师就申采夫的三种作品风格与同学们展开讨论。他表明,申采夫是一个对宇宙非常着迷的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致力于探索太空的奥秘以及人类探索外层空间和行星的前景。申采夫还善于融合纪录片与科幻片的风格,电影中所有的细节,都尽可能的模仿真实场景,给观众制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种新的流派——融合了纪录片与科幻电影的风格。创造出伪纪录片式科幻电影,走在当时科幻电影的前列。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电影中,克鲁申采夫预见了苏联和外国宇航员在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后所完成的一切:太空行走、空间站对接、登陆天体……其作品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通过与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刘老师以同学们最早接触的特效片《奥特曼》为例,向同学们讲述特效片的风格与种类。并抛出:“你们理想中的特效画面是怎么样的?”

接下来,刘老师通过对比世界众多科幻电影向同学们展示了申采夫对电影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指出,影史上的第一个失重镜头,就是由克鲁申采夫完成的。借助轨道上的绳索和特定机位的镜头捕捉,在摄影棚内完成了太空般的效果。在电影《暴风雨之星》中机器人坠入岩浆“牺牲”的镜头,也是由申采夫完成的。刘老师总结道,落后与艰苦的条件,会成为创作者的动力来源,也成就了他们精湛的技术,是属于时代的财富。
(撰稿:冯雪敏 摄影:刘耀 岳淑芳 杨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