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太古科幻学院在上河书院106星云·圆桌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再谈历史科幻——从《时空画师》说开去”的科幻沙龙。申宏伟老师、扈逸文老师与同学们就历史科幻进行了深入探讨。
沙龙伊始,扈老师简单介绍了获得雨果奖的《时空画师》及其引发的争议,引出本次沙龙的主题——历史科幻。扈老师指出,《时空画师》是一部历史科幻作品,作家海涯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将古代与现代穿插起来,表现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精神气节。“那么在与历史科幻打交道的两年中,申老师有没有重新思考过什么是历史科幻呢?”扈老师问道。
申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历史科幻就是用科幻元素去重构历史,思考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其可以总结为四种基本模式:历史人物的独特发明创造、外星人造访地球、时间穿越、“意外”发现。在申老师提出的四种模式的基础上,扈老师补充说明了另一种模式——现代与历史的互文。
随后,扈老师话锋一转,指出这五种模式同时也是创作的枷锁,因为它们可能会限制作者的创作空间。在科幻、历史以及太古科幻学院看重的中国历史这三重限制下进行创作,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实非易事。
申老师则进一步解释了历史科幻创作难度较大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历史科幻要求创作者既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素养,还要擅长借助科幻思维思考问题,有着相当高的创作门槛。对此,申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深入研究历史背景、提升科幻思维、多阅读优秀作品等。申老师还指出,历史科幻小说还存在一些独特的价值点。首先,历史科幻作品将历史与传统人文精神融于情节之中,为当代读者了解传统文化、亲近民族精神提供了宝贵渠道;其次,历史画卷的“史诗感”与科幻文类的“宏大感”交融碰撞,将逐渐滋养出一批具有崭新气象的科幻作品。
沙龙最后,几位同学就历史科幻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在创作历史科幻的时候,历史与科幻作为完全不同类型的内容,应当如何把控它们的美学平衡点?对于这个问题,申老师给出了他的观点,作为创作主体,作者个人的倾向与偏好是影响到一篇作品最终呈现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之后,申老师与扈老师又对其他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沙龙结束后,同学们收获颇多,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科幻创作,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积极探索和创新。
(撰稿:王显龙 摄影:杨 晨 终审:扈逸文)